欢迎访问 旅游宣传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旅游扶贫 >正文

打造贫困山区公共文化服务的“安康样板”

时间:2020-06-11 文章来源: 作者:

TIM截图20200611143909

  2015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提出“五个扎实”要求,其中之一就是“扎实加强文化建设”。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再度强调,加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要。

  时隔5年的这次考察,安康市是习近平总书记的考察地之一。安康市近年来将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看作是荣誉和使命,看作是服务广大人民群众的承诺和责任。全市围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和脱贫攻坚奋斗目标,聚焦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和美好生活需要,动员全市上下凝心聚力、真抓实干,高标准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为新时代安康追赶超越提供了强有力的文化支撑,为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发展探索经验做法。

  自2017年12月以西部地区名列前茅的成绩获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资格以来,陕西省安康市面对限制开发重点生态功能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区、川陕革命老区和秦巴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四区叠加”的独特市情和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历史欠账多、服务供给不足、供给不均衡、供给成本高、地方财政自足率低的公共文化建设五大结构性矛盾,把创建工作作为扶贫扶志的主要抓手、追赶超越的动力支撑、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载体,以创促建、改革创新,统筹推进各项创建任务。如今,安康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机制不断优化,群众享受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数量、质量和均等化水平、便利化程度均有了显著提高,初步构建起具有贫困山区示范性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抓载体,机制设施建立健全

  创建伊始,安康便建立了“党委领导、政府管理、部门协同、权责明确、统筹推进”,市(县、区)政府“一把手”负总责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组织领导机制。安康市委、市政府将创建工作纳入重点工作督查事项,安康市人大常委会先后开展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视察和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执法检查,安康市政协先后开展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示范区创建专题调研。安康通过出台一系列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政策措施和重点领域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形成了“市级统筹、市县联动、文化主力、社会参与”的创建工作格局。

  近两年来,安康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全面提速,包括安康博物馆、安康剧院、“藏一角”博物馆在内的文化场馆成为服务群众的新载体。目前,汉江大剧院、安康美术馆、安康科技馆建成开放,安康非遗馆、安康体育馆、工人文化宫正在建设,市图书馆、市群艺馆改扩建项目启动实施,“安康阅读吧”24小时自助图书馆已经建成投用27个,建成开放“汉水生态博物馆群”18个、村史馆(社区博物馆)50个。市、县(区)两级公共图书馆和文化馆设置率100%,上等级率91%;“一县一剧院”项目加快推进;镇、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站)建成率100%;在16个镇、32个村(社区)开展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创建,市县镇村(社区)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基本形成。

  提效能,对接需求做优服务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是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不但可以避免服务设施的“空心化”,更能调动激发群众的积极性。对此,安康打出“组合拳”,通过优化免费开放、丰富服务供给、做实服务内容等方式,切实提升文化共享、均享之中的幸福感、获得感。

  具体来说,围绕文化场所“活动搞起来、资源活起来、服务优起来”,安康各级各类公共文化设施全部免费开放,开展“菜单式”“订单式”服务。广大文化工作者以文艺精品创作奖为引领,使入选国家艺术基金扶持项目的紫阳民歌剧《闹热村的热闹事》、入选省级重点创作扶持剧目的汉调二黄大戏《半云榜》等成为惠民优质产品,全市每年新创作各类文艺作品千余件,常态化演出实景歌舞剧《丝路之源·十美石泉》等受到广大市民和游客的好评。

  在创新服务品牌方面,安康以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奖”评选为抓手,培育了一批公共文化服务新品牌,如面向全社会的“新民风讲习所”、面向贫困人群的“文化小康行动”、面向老年人的“艺养天年”、面向青少年的开笔启智“开笔礼”、面向留守儿童的“留守儿童版画艺术培训”、面向游客的“文化旅游驿站”等。此外,“我要上龙舟节”成为城乡群众的梦想舞台,安康“百姓大舞台”“汉水文化大讲堂”“地方文化大展览”等深受群众欢迎。

  针对交通不便的山村地区,安康加大公共文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行了村(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三个一”项目(每个村、社区组建一支文化社团、开展一项非遗传承、组织一台常态化文化活动)制度化。“文化安康”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上线运行,市、县(区)互联互通的公共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建成投用;数字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建设加快推进,“地方史志”“陕南民歌”“汉调二黄”“馆藏文物”等一批具有安康特色的数字文化资源项目陆续开放。

  同时,安康致力于让文化扶贫成为长效机制,让文旅产业成为富民的好依托。比如,依托地域文化资源,培育了石泉中坝“七十二坊”、岚皋巴山非遗小镇等一批文旅消费示范基地,紫阳富硒茶、平利绞股蓝和镇坪腊肉制作技艺等非遗产业助脱贫效果显著。

  促改革,探索乡村公共文化供给路径

  “以新民风建设引领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发展”是安康近年来推动的实践探索之一。安康以“诚孝俭勤和”新民风培育为重点,着力探索乡村公共文化建设理念改革、治理结构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乡村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培育乡村文化发展的内生动力、文明生长点,形成了一系列制度建设成果,筑牢了乡村振兴和乡村治理的思想基础。目前,有3篇以安康新民风建设为例、探索乡村公共文化创新发展的研究论文在全国核心期刊《图书馆论坛》上发表,同时“文化小康行动”范例被写入新华社内参。

  “乡村文化理事会”建设是安康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改革的主要抓手,主要是结合公共文化服务最新政策和理论成果,利用安康新民风建设中形成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和“一约四会”治理体系,在32个村(社区)组建了乡村文化理事会,健全理事会运行服务制度,围绕调动乡村居民文化“自组织”能力和“内生性”发展动力,强化乡村文化自我创造、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能力,探索乡村文化服务与产品政府供给、自我供给、市场供给、合作供给等多元化供给新格局,初步实现了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通达目标,为贫困山区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改革探索出可资借鉴的路径和方法。

  广调动,社会参与激发活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第十三条规定:“国家鼓励和支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对文化服务机构、对公众是两全其美的好事。

  近年来,安康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机制基本建立,实施了涉及公共演出、全面阅读、有线电视、汉江大剧院托管运营、基层服务人员等一批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在全省开展“安康阅读起跑线”社会力量帮扶项目,建立了公共文化志愿服务制度,“公益文化春风行”“安康人周末读书会”“王庭德书友会”入选全国志愿服务优秀案例。通过政府扶持、结对帮建,全市扶持培育各类文化社会组织1200余个,形成了“班社活、群文兴”的社会化格局。

  为提升地方文化的影响力,安康牵头举办了两届“南水北调”中线城市文化旅游联动活动和“丝路源点·生态安康”开放发展论坛,每年组织实施“春雨工程”安康文化志愿者边疆行活动,不断加大文化传播力度。同时,通过举办汉调二黄、紫阳民歌海内外交流演出,安康留守儿童版画上海展、北京展以及定期举办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新闻发布会等,传播地方特色文化,增强地方文化影响力。《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文化报》、人民网、光明网、《陕西日报》等媒体先后百余次宣传报道了安康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让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成为各界合作服务群众的大平台。


本网概况会员服务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文化旅游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旅游宣传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政讯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心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旅游宣传网 lyxc.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29985号-34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303109928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 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lyscfzdy@163.com  客服QQ:3420238713 通联QQ:2135697940